![]() | 水族信息 |
![]() ![]() ![]() | |
![]() | 贸易信息 |
![]() ![]() ![]() | |
![]() | 展会比赛 |
没有小类 | |
![]() | 法令规章 |
![]() ![]() ![]() | |
![]() | 最新器材 |
没有小类 | |
![]() | 新鱼介绍 |
没有小类 | |
![]() | 协会介绍 |
没有小类 | |
![]() | 协会活动 |
![]() ![]() ![]() ![]() ![]() ![]() ![]() ![]() ![]() ![]() ![]() | |
![]() | 鱼字旁读音 |
没有小类 |
首批大陸認可養殖場生產的臺灣農產品登陸廈門
首批大陸認可養殖場生產的臺灣農產品登陸廈門
時間:
■廈門檢驗檢疫局率先開展臺灣輸入大陸農產品養殖場的註冊管理
■1-6月廈門檢區自臺灣進口農產品增長16.4%
■臺灣年產5億粒甲魚卵中,有八成輸往大陸
東南網
這是60年來首批經大陸檢驗檢疫部門考核合格的臺灣養殖基地生產的臺灣農產品。此舉標誌著海峽兩岸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互認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據臺灣省水族協會理事錢先生介紹,目前大陸市場約有60%甲魚卵自臺灣。臺灣省水族協會現有200多家甲魚卵養殖企業會員,主要集中在屏東、台南等地。廈門作為距離臺灣最近的大陸口岸,具有進口臺灣甲魚卵特殊的區位優勢,多年以來是大陸與臺灣農產品貿易的大陸主要口岸。
據悉,此次到岸的230箱貨物因為首批產自經廈門檢驗檢疫部門考核合格的產地註冊養殖場,廈門檢驗檢疫局只抽取其中小量樣品實施隔離檢疫觀察,允許絕大部分貨物直接分銷往各養殖場進行孵化,實現了通關零待時。此前,由於兩岸未建立比較可靠的產地監管合作機制,類似貨物到岸必須100%實施隔離檢疫30天。一些不法商人因此通過走私管道進口。
為了推動兩岸貿易正常化和常態化,2008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與廈門市政府簽訂惠台政策特別會議紀要中,以專門條款表示支持廈門市在對台農產品貿易方面先行先試。2008年底,廈門檢驗檢疫局詹思明局長率團參訪金門,與臺灣方面進行交流,雙方在以甲魚卵為突破口建立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機制上達成了新共識。
臺灣地區年產甲魚卵約5億粒,每年約4億粒銷往大陸,平均每粒約4元新臺幣,約合16億新臺幣,是兩岸貿易中較為大宗的農產品。大陸原有檢驗檢疫模式下,臺灣甲魚卵入境後要在指定隔離場集中隔離檢疫30天,企業一般都難以做到,造成大量貨物未經檢驗檢疫而通過非法管道進入大陸,增加了傳播疫情的風險。
臺灣省水族協會會員甲魚養殖場占全台80%以上,每家會員每日約產200箱每箱4500粒,約4億粒,占全台產量80%。今年2月,廈門檢驗檢疫協會與臺灣省水族養殖協會就大陸從臺灣輸入甲魚卵的檢驗檢疫監管領域的合作達成協議。雙方商定:依託臺灣先進的繁養殖技術與經驗,以及大陸土地便宜、養殖成本低的優勢,探索建立“臺灣生、大陸養”的甲魚卵養殖合作新模式,將檢疫工作前移到臺灣境內,進口到岸抽樣後即可以第一時間分散到內地不同養殖場孵化。
6月份,廈門檢驗檢疫協會專家組專程赴台完成產地考核,正式將首批29家甲魚養殖場納入其註冊登記名錄。此舉是大陸檢驗檢疫部門首次實現臺灣農產品產地養殖場註冊管理,是廈門檢驗檢疫部門對台合作先行先試的新突破。
據透露,今年上半年廈門檢區進口臺灣農產品1264批、金額1757.74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3%、16.4%。廈門檢驗檢疫局下一步將探索臺灣輸往大陸水果種植基地的考核註冊。
1-6月廈門檢區進口臺灣農產品逆勢增長
據廈門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至
今年以來,廈門檢驗檢疫局以甲魚卵為起點,率先取得對臺灣農產品種養殖場註冊登記管理零的突破。
上半年廈門口岸進口臺灣水果增長近五倍呈三大特點
上半年,廈門口岸進口臺灣水果203批、2676噸、貨值211萬美元,與去年同比分別增長203%、471%、296%,涉及20個品種。其中,進口量居前三位的柳橙、鳳梨和釋迦(番荔枝)占總量的77.3%。主要特點:一是“大三通”方式成為進口主流。以“大三通”方式進口臺灣水果1572噸,占進口總量的六成,相當於去年全年進口總量。二是臺灣進口商紛紛看好大陸市場,已由原先的零星